2025年6月21日,《敷座而坐──左正尧艺术作品展》在广东中山“东街里·和集”艺术空间开幕。
左正尧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与者,原大学城美术馆馆长,中国美协陶艺委副主任,为中国“85新潮美术运动”亲历者。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介入中国当代陶艺创作,是广东当代陶艺引领者。其创作轨迹如同一道隐秘的线索,串联起中国文化的开放基因与当代艺术的先锋精神。
敷座而坐
——在澄澈与厚重之间,观照左正尧的艺术修行
“敷座而坐”。此四字引自佛典,看似寻常坐姿,内蕴却深远辽阔。它指向一种安住当下的从容,一份心无旁骛的专注,更是一种澄明透彻的观照状态。承蒙信任,得以担纲为左正尧老师策划此次个展,以“敷座而坐”为名揭幕,于我而言,荣幸之至,亦深感责任之重。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呈现的策划,更是一次作为晚辈后学,怀着无比敬意与些许忐忑,尝试走近前辈浩瀚艺术生命核心的珍贵旅程。面对老师数十年沉潜耕耘、自成高格的丰厚创作,如何精准传达其精神内核,常令我心怀敬畏,如履薄冰。
作为策展人,我面对的不仅是四十五件精心遴选的作品──三十三帧纸本水墨的灵动深邃,十二件陶瓷作品的朴拙温厚──更是左正尧老师艺术生涯中,那份如“敷座”般沉静笃定的精神图谱。
纸本水墨,以其水与墨的交融、笔与纸的呼吸,在左老师手中幻化出万千气象。观其水墨,非仅山水花鸟之形胜,更见笔墨流淌间那份对“空”与“无”的东方哲思的体悟。线条或遒劲如松,或柔韧似水;墨色或氤氲如烟,或焦湯如砺。
每一处留白,皆是呼吸的空间;每一道墨痕,皆是心绪的流淌。这三十三帧纸本,仿佛是他以笔为杖、以墨为引,在时间与心性的宣纸上,徐徐展开的一场内在的“行走”与“安坐”。
而那十二件陶瓷作品,则为我们展现了左老师艺术疆域的另一重维度──从平面的轻盈走向立体的浑厚。泥土经烈火的淬炼,凝结为永恒的姿态。
左老师对陶瓷语言的驾驭,既尊重材料的天然秉性,又赋予其强烈的个人表达与当代意涵。釉色的流淌、肌理的堆叠、形态的塑造,无不透露出一种源于大地、归于永恒的厚重感。这陶瓷的“坐”,是扎根于文化土壤的沉稳,是历经高温洗礼的涅槃,是物质与精神在烈火中熔铸的结晶。
作为同样在艺术道路上摸素前行、仰望高峰的晚辈,我深知“敷座而坐”的境界何其不易,亦深知左老师艺术实践所抵达的深度与高度。此次策展,于我既是学习,亦是挑战。它需要摒弃浮躁,需要超脱功利,需要将整个生命沉浸于对艺术本体的探索与对内在精神的叩问之中。
左正光老师以其数十年的坚持与实践,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何为“艺如其人”──那份作品中流露出的从容、内敛、深邃与力量,正是他艺术心境的直接映照。他的创作,不是喧嚣的表达,而是静默的修行;不是形式的炫技,而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涌现。
策划此展,荣幸与压力并存,敬畏之心始终萦绕。荣幸于能如此贴近地梳理、呈现一位我所尊敬的前辈艺术家的心血结品;压力则源于唯恐末能充分传达其艺术精神的万一。这“敷座而坐”,是左老师艺术生命的姿态,亦是我们面对其作品应有的态度──放下杂念,澄澈心怀,以最本真的目光去凝视,去感受。
展场即道场。愿每一位步入此间的观众,亦能寻得一方心之“座席”,在左正尧老师营造的水墨氤氲与陶土厚重之间,静观众妙,体味那份穿越时空、源自内心的宁静力量与恒久智慧。这,或许也是我对老师艺术精神的一份微薄却虔诚的回响。
(文/蒋黎黎,策展人,来源:左正尧工作室)
展览现场
艺术家简介
左正尧
广州美术学院教授、研究生导师
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
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副主席
美国加州西海岸艺术联盟主席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陶艺协会会员(IAC)
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委员会委员
第12至23届亚洲艺术家联盟中国委员会主席
2005年至2019年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馆长
第11、12、13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初评、复评评委
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委
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艺术学院策展人
美林配资-美林配资官网-配资门户网网站-专业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